湖南日报4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孙红霞 朱文青)70岁的张纯华(化名)老人因头晕摔倒致腰椎压缩性骨折而入院,但术后却反复出现腰腿痛,备受折磨。日前,老人转诊从邵阳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脊柱外科一区求诊,医生发现老人骨折椎体近左侧椎间孔处有一活动性骨块,正是这块逃脱了X线追踪的“小骨块”造成了出口神经根压迫引发一系列下肢发麻、胀痛症状。

据了解,张纯华在2018年曾因腰椎压缩性骨折行过一次微创手术。今年3月,又因腰椎再次发生压缩性骨折到当地医院进行保守治疗。出院后,患者虽然腰部疼痛稍有缓解,但腰臀部及左下肢发麻、胀痛症状持续存在还伴随加重,尤其是行走时症状加剧,后期走路不到50米就必须停下休息,导致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未果。
长沙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一区主任许宇霞接诊后,综合分析患者腰腿痛应该仍与骨折椎体有关。经CT及核磁共振检查,许宇霞发现其腰4椎体下缘近椎间孔处有一活动性骨块,当张纯华站立行走时,骨块因椎间盘形态改变移位,刺激出口神经根,导致她出现腰臀部及左下肢麻、胀、痛症状,且在活动后症状加剧。查明病因后,许宇霞主任团队很快为老人实施了椎间孔镜下腰椎减压术,取出了部分骨块,松解了受压的神经根,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症状得以缓解,术后第3天即可佩戴腰部支具下床活动。
“脊柱骨折后一定要完善相关检查。很多患者认为做了X线检查后,再做核磁共振、CT检查是重复检查,费钱又费时间。需要明白的是,CT检查可以明确骨折的性质,是否为爆裂骨折,是否有椎体后缘骨块侵入椎管压迫神经;磁共振的优势是可以发现有无神经受压,受压是否严重,这个优势是无法替代的。”许宇霞介绍。
她表示,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最先进、创伤最小的脊柱内窥镜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很小,切口不到1厘米,局麻就能完成。手术出血很少,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三天就能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