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街头巷尾的叫卖声交织着生活的节奏,温暖了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随着地摊经济的复苏,流动摊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随着繁荣而来的,亦是诸多管理难题:交通堵塞、街头拥挤、摊位乱象不断。面对这些挑战,册亨县的城市管理者选择了一种更具温度的方式,以人性化的治理为摊贩们创造一个体面且温暖的“新家”,让城市更有温情,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更加顺畅。

册亨县西楼好客夜市街。(田德胜 摄)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打造有序经营新格局

册亨县的管理者们没有简单粗暴地采取驱逐或限制措施,而是选择了走进摊贩和市民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经过多次的走访与调研,市政管理者们将城市空间进行了细致的规划与分区,蔬菜经营区、果品销售区、食品流动区……每一寸空间都在尊重生活的烟火气息的同时,找到了井然有序的管理方式。垃圾筐和保洁人员也随摊位而设,责任到人。曾经杂乱无序的老体育场经过改造,焕然一新,成为了新的夜间经济地标。58个整齐划一的摊位,12间新增商铺,白天熙攘,夜晚灯火通明。摊贩们不再四处寻找经营空间,而是能安心在有序的环境中做生意,市民的出行也变得更加顺畅。城市因此多了一份从容与优雅。

整治前的城南农贸市场。

整治后的城南农贸市场。

部门联动,协同共治,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城市治理从来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政策执行,更多的是部门间的默契配合与协同共治。随着“坝坝篮球”赛事的兴起,夜市周边的人流量急剧增加,秩序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为此,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牵头,市监、消防等部门紧密配合,确保夜市环境的安全与秩序。他们不是单纯地发布命令,而是挽起袖子,走进夜市,亲自检查摊位的食品安全,提醒摊贩防火防患,帮助搬货修灯。在这些细微而温暖的举动中,摊贩们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关怀与理解。每一次的耐心指导,每一次的微笑提醒,都是这座城市传递的善意与温情。夜市依旧人头攒动,但秩序井然,摊贩们也能安安心心地经营。

对商贩和群众开展问卷调查。

以人为本,文明执法,注入城市治理温度

最令人动容的是,执法者们现在更多扮演的是服务者的角色。当摊贩因占道经营面临处罚时,执法人员并没有一味地开罚单,而是耐心讲解,解释政策背后的考量,并与摊贩们一同评估利弊。甚至有的执法人员在工作时主动帮摊贩搬运货物,整理摊位。三步式文明执法流程让摊贩们心服口服,也让城市治理的温度得到了升华。在这座城市里,每一张摊位背后,都有一个为生活奔波的家庭,理解和尊重,比命令和处罚更能打动人心。

城管工作人员帮助商户收伞。

治理的故事仍在继续,烟火气息升腾的地方,正是城市脉搏最有力的跳动。管理者通过理解与包容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用细致的服务守护着市井的温情,用文明的执法为城市描绘出了一条充满光亮的道路。而在册亨,白天的街道通畅有序,夜晚的市集热闹非凡,生活与梦想在同一片天空下温柔共存。这里,城市的轮廓在不断重塑,更有生活的温度在其中流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雯

编辑 宋 洁

二审 张 恒

三审 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