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5日),长篇报告文学《常思情缘》出版暨发行座谈会在常熟举行。这部以常熟对口帮扶贵州思南为背景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腻笔触记录了跨越山海的扶贫协作历程,成为东西部携手奔小康的时代见证。来自常熟的挂职干部、帮扶亲历者与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叙山海情谊,共话乡村振兴新篇。


《常思情缘》作者陈培元(由陈培元供图)
2013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吹响东部支援西部的号角。作为长三角经济强市,常熟肩负起对口帮扶思南县的重任。两地党委政府以“思南所需,常熟所能”为原则,在产业协作、民生保障、人才交流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对口帮扶合作。

《常思情缘》座谈会现场 苏报融媒记者 袁鼎/摄
从2013年开始至2020年的8年间,常熟累计帮助思南县争取各类财政性帮扶资金1.76亿元;实施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民生项目200余个;引导40余家常熟企业赴思南投资兴业,建成茶叶、果蔬等特色产业基地;选派100余名教师、医生、农技专家扎根一线,培养本土人才千余人。这场跨越千里的“山海对话”,推动思南实现“脱贫摘帽”的历史性跨越。
《常思情缘》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5万余字。中国作协会员、本书作者陈培元通过长期的跟踪采访,以真实案例为脉络,通过“统筹引领”“产业合作”“结对帮扶”“援医支教”“社会助学”“助志助智”等篇章,全景式展现帮扶工作的多维图景。书中既有“把车间建到村头,让农民变技工”的产业转型故事,也有“支教老师接力点亮深山课堂”的温情片段,更记录了常熟医疗队为思南28个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全覆盖”帮扶,创新启动远程会诊、远程教育,挽救思南重病患者生命的动人细节。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那些晒黑的皮肤、磨破的鞋底、深夜的灯盏……又一次让我深刻体会到对口帮扶不仅是政策协作,更是心与心的交融。”座谈会上,原江苏省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工作队思南工作组组长王晓东动情地说,这本书是两地人民共同奋斗的备忘录,随着《常思情缘》的出版发行,这段山海携行的故事将以文学形式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而常熟与思南的协作篇章,正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续写新的辉煌。
现场,常熟市作协向常熟市档案馆、常熟市图书馆进行了赠书。(苏报融媒记者 袁鼎/文)
编辑: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