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合同,也称“大小合同”或“黑白合同”,是指 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项订立两份以上内容不相同的合同。其中,一份合同(通常金额较小)用于向主管机关备案登记,被称为“阳合同”;另一份合同(通常金额较高)则是双方实际交易的价格和条件,被称为“阴合同”。
阴阳合同的主要特征包括:
内容不相同:
两份合同的内容不一致,一份是对外公示的,一份是双方实际履行的。
目的性:
对外的“阳合同”通常是为了规避监管、降低税收等目的,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而“阴合同”则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是双方实际履行的合同。
风险性:
由于登记价格与实际交易价格存在差价,阴阳合同容易导致纠纷,且可能触犯法律,损害国家与集体利益。
阴阳合同在法律上的效力存在争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因此,如果阴阳合同中的“阳合同”并非双方真实意思表示,那么该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建议在签订合同时,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确保合同内容真实、合法,避免签订阴阳合同,以维护自身权益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