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共享经济火热,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等在消费领域已实现深度覆盖。现如今,共享经济逐步向生产制造领域迈进,制造业或将成为共享经济的“下一场盛宴”。

  共享经济,顾名思义就是资源共享、创新共享、服务共享。现如今,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传统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管理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共享智造”“共享工厂”以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正逐步破解传统制造业面临的困局。

  “重组”产业基因

  走进位于济南市长清区的巨能数控智造产业园,记者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工业发展活力。在这里,共享经济的理念正被巧妙应用于传统制造业,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园区内,6个新车间、1座16层的研发楼、1处中试基地,共计8.5万平方米的建筑,加上新购入的相关设备,济南巨能液压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共投资了3亿多元。这些厂房和设备,不是巨能自用,而是招引同行共享的。

  “你看,百易搬进园区后,共享工业母机,他们不用新添置机床了,需要的零配件由巨能提供,实现了轻资产经营。”济南巨能液压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长友指着远处的厂区说。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引擎。当我们将视线转向在互联网世界赋能下的共享经济时,则会对制造业产生另一种认知,共享经济也许就是制造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上下游企业实现“抱团发展”抓园区就是抓发展,抓园区就是创未来。

  位于长清区平安街道的巨能智造产业项目,是2024年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0.3亿元,由济南巨能液压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公司是国内唯一具备钛美金属成形压机全链条设备制造能力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自主研发的超大吨位模锻压力机及自由锻造压力机、汽车行业铝合金智能铸造专用设备,市场占有率均在国内前三。

  “嗒——”伺服电机轻响的瞬间,眼前的桁架机器人突然“活”了。山东开拓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桁架机器人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原有厂房已无法满足产能需求。去年11月,企业整体搬迁到可提供场地、技术、设备的共享产业园——巨能数控智造产业园。

  工业园区为何要“共享”?李长友告诉记者,2023年企业在筹备扩大生产、建设巨能数控智造产业园时发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虽然产品不错,但研发力量薄弱、抗风险能力不足,共享经济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长清区创新推出“共享工业园区”模式,以产业链为依托,上下游企业在园区内共享设备、厂房、研发平台等资源,帮助企业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集中精力搞技术做市场,形成了一个上下游的产业链。

  用共享经济思维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巨能数控智造产业园实现“抱团发展”。

  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升级

  共享经济也被称为分享经济,其明显的特征在于提升闲置资源的利用率,基于一个开放性的平台,通过平台对资源配置的不断调整,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客户资源在园区企业间也逐渐实现共享。李长友告诉记者,由于都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园区各企业销售人员在外推介产品时,如果遇到客户有其他方面的需求,会积极推荐园区内企业。有外地客户来园区洽谈业务时,也会向客户积极介绍其他入驻企业。

  与此同时,巨能数控智造产业园还建立了研发平台,与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多所高校成立了11家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机构,为园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工业园区走向“共享”,本质上是产业生态重构与资源效率革命的必然产物。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园区“各自为政”的孤岛效应,构建起“资源-技术-市场”的三维共享生态。目前,巨能数控智造产业园已聚集13家民营企业,形成了智能装备、环保机械、工业机器人三大产品矩阵,年产值近10亿元。

  李长友表示,再有3到5年的时间,这个厂区将再增加100亩面积,再增加7万平方米厂房,入驻园区的企业增加到50家,更加充分地实现技术共享、厂房共享以及市场共享,使园区产值争取达到100亿元左右。

  龙头企业从“吃独食”到“做生态”,中小企业从“内卷竞争”到“协同共生”,用“链式思维”替代“点状思维”,用共享模式降低痛点,实现了从分散到协同的跨越。这不仅是传统产业园区的“数字转身”,更是长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解。(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唐珊珊 摄影:周星权 视频:张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