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黄盈)社区(村)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军山街道小军山社区依托社区楼栋安全科普馆为载体,通过创新形式、多元联动、专业赋能,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居民的行动力,共同筑牢社区防灾减灾的坚实壁垒。

科技赋能:从“纸上谈兵”到“身临其境”

据悉,这个安全科普馆位于小军山社区20栋居民楼下,整个面积达130平方米,居民们能够现场参与交通安全、用火安全等7项体验活动。“以往向楼栋居民讲解安全知识,全靠口头讲述,大家往往不够重视。如今借助现场模拟,大家能直观感受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社区负责人道。

小军山社区内的安全科普馆。通讯员供图

同时,科普馆引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智能模拟设备等前沿技术,打造“可听、可看、可操作”的互动场景,居民戴上VR设备即可“身临其境”体验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突发场景;通过智能心肺复苏模拟人体模型,实时反馈按压深度和频率;借助AR技术还原交通事故现场,直观学习应急处置要点。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让抽象的安全知识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生动实践,让安全知识“活”起来。

多元共治:从“单向宣传”到“全民行动”

为了让科普馆真正用起来、活起来,社区居民以科普馆为平台搭建共享共管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科普馆着力打造 “社企校” 联动机制。一方面,社区面向周边的76家商铺,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模拟演练,帮助商家提升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小军山幼儿园、海伦堡学校等周边学校的师生参与“安全小卫士”研学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同时,社区还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急救技能培训,为居民们传授实用的急救知识。

安全科普馆正在进行安全科普活动。通讯员供图

在寒暑假期间,科普馆又变身成为“安全教育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小小安全员”职业体验、应急情景剧排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青少年在充满趣味的实践过程中,轻松掌握实用的安全技能。针对老年群体,社区则定期举办“厨房安全日” 活动,结合模拟燃气泄漏处置等实际操作教学,帮助老年人排查和降低居家安全隐患。

此外,从科普馆走出的 “小军山萤火虫” 志愿服务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主动将安全教育的范围拓展到社区广场,设立 “应急微课堂”,利用模拟人体教学道具,为居民们 “手把手” 地开展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的教学,累计培训居民达到500余人次。

长效深耕:从“活动式宣传”到“常态化机制”

传统的安全宣传往往存在“一阵风”的问题,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社区以科普馆为依托,努力推动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常态化、日常化。社区精心建立了“1+N”培训体系,以科普馆为核心,在社区网格驿站、红石榴驿站、儿童乐园等多个公共空间设立流动教学点,每月定期开展“安全技能轮训”。每年,社区都会举办超过20场次的安全知识科普活动,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参与学习。

同时,社区打造“线上+线下”双阵地,将科普馆内的安全知识视频、应急微课通过微信公众号、网格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实时推送给“上班族”等年轻群体,满足他们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居民们在安全科普馆内体验。通讯员供图

为推动安全知识科普的专业化水平,社区还与辖区消防救援大队、武汉经开区红十字会、旭日蓝天等4家专业机构建立合作联盟,引入专业救援团队驻点指导,确保科普馆内传播的安全知识始终保持最新、最准确。

这座位于楼栋里的安全科普馆,凭借每年超过 30 场次的丰富活动,吸引了 3000 人次以上的居民参与,已经成为守护社区安全的 “平安堡垒”,也成为辖区内安全教育的全新标志性场所。

社区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持续深化‘体验式教育 + 长效化治理’的创新模式,让安全知识以更加生动、更易接受的方式深入到每一位居民的心中,让平安成为我们社区最温暖、最亮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