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和重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两座城市。从成都到重庆,虽然只有300多千米的路程,却要翻过重重大山,越过条条河,交通极为不便。因此,在成都和重庆之间修建一条铁路,早在上个世纪初便成为川人的梦想。

成渝铁路是清朝末年就酝酿兴建的川汉铁路的一段,拖了近半个世纪没有铺上一根钢轨,而新中国成立后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通车。

1903年,当时的清政府打算修筑川汉铁路,成渝铁路就是其中的一段。为筹集筑路资金,四川民众纷纷捐款入股。然而1911年,清政府却将“筑路权”出卖给了英、法、德、美四国,“保路运动”由此爆发。清政府疯狂镇压保路运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索。同年8月,修筑近两年的川汉铁路宣告停工。

民国时期,上个世纪30年代,四川军阀曾两度打算修建成渝铁路,但终因军阀混战而无果。等到国民政府决定复工修建,却又因抗日战争和经费问题停工。


1949年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 12月31日,修建成渝铁路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邓小平在西南局常委办公会议上决定:“兴建成渝铁路,造船修建码头。”1950年1月2日,以邓小平同志为第一书记的中共西南局作出的第一项重大决策就是:“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帮助四川恢复经济。”邓小平指出:我们还面临着很大困难,只好集中力量办一两件事,不能百废俱兴……成渝铁路一开工,不但可以带动四川的经济建设,而且可以争取人心,稳定人心,给人民带来希望。
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正式动工,西南军区调集4000多名指战员开赴工地。随后,西南军区又抽调了3万多名指战员,加上在四川各地招收的近2万名工人,全面展开了路基石方施工。不到一年时间,长达505千米的成渝铁路就建成。


1952年7月1日,成渝两市同时举行通车典礼。这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筑、全部采用国产器材的铁路,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主席听后十分高兴,欣然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成渝铁路的建成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