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尸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旨在确定死者的死因和死亡方式。以下是验尸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现场初步检查
观察周围环境:注意尸体位置是否正常,有无抵抗痕迹,现场是否有凶器或其他遗物。
检查衣物:衣物的新旧、整洁程度、破损情况以及是否有破孔或撕毁痕迹,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案发当时的情况。
尸表检验
一般检查:确认死者呼吸、心跳停止,神经系统对刺激无反应,检查尸冷、尸僵和尸斑的情况,确认角膜混浊及其程度,检查尸体是否腐败。
体表特征:检查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发育、营养状况等一般信息,以及体表特征如伤痕、畸形、缺陷、出血、分泌物、呕吐物等,还有皮肤、皮下组织、头颈部、胸腹部、外生殖器、肛门、肢体等的具体情况。
体腔剖开和脏器检查
体腔剖开:按照一定的顺序剖开体腔,以便进行更深入的检查。
脏器检查:逐一检查腹腔、胸腔、盆腔内的脏器,包括其位置、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以及有无损伤、病变或异常。特别关注心脏、冠状动脉、脑等重要器官的情况。
特殊检查
硅藻检验:用于判断溺水死亡。
细菌学检查:用于判断传染病等。
记录和报告
详细记录:尸体检验的情况应当详细写成笔录,并由侦查人员和法医或医师签名或者盖章。
诊断书:记录所有检查结果,包括伤痕、疾病、死亡原因等,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推断死亡时间
尸温:死后体内停止产热,尸体的温度大约每小时下降1度。根据尸温下降的速度和环境条件推断死亡时间。
尸斑:死后6-12小时指压时会有一定的褪色,超过12小时则基本不会褪色。
消化物:检查胃内食物的种类和消化程度,推断最后一次进食到死亡的时间。
腐烂程度:根据尸体腐败的不同阶段推断死亡时间。
法律程序
申请和同意:尸检需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由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时限:一般规定在死亡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
其他注意事项
环境因素:考虑死者的年龄、体格、死因以及尸体放置的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会对尸体现象产生极大影响。
记录和报告:所有检查结果和推断应详细记录,并由相关人员签名或盖章,以确保尸检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通过上述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更加科学、系统地进行验尸工作,为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审判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