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的侵权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商标侵权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商标: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未经商标所有人授权,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例如,企业未经“耐克”商标所有者许可,在自己生产的运动服装上使用“耐克”商标。

使用近似商标: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的行为。例如,“康帅傅”与“康师傅”。

销售侵权商品:商家知道或应当知道所销售的商品是侵犯他人商标权的商品,仍然进行销售的行为。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商标标识:未经商标权人许可,私自伪造或制造他人的商标标识。

更换他人商标:未经商标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将自己的商标贴在对方的商品上再行出售。

为商标侵权行为提供帮助:为他人实施侵犯商标权的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

专利侵权

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没有得到专利权人的授权,擅自制造其专利产品。

使用专利产品或专利方法: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使用他人的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他人的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著作权侵权

直接侵权:未经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的许可而以任何方式复制、出版、发行、改编、翻译、广播、表演、展出、摄制电影等行为。

间接侵权:侵权人的侵权行为是他人侵权行为的继续,或某人须对他人的行为负一定责任,而他自己并没有直接从事任何侵权的行为。

违约侵权:在著作权转让及著作权许可活动中,如著作权受让人或被许可人违反合同约定,擅自超出转让协议或许可协议的约定使用著作权。

部分侵权:侵权行为人不是全部复制、改编、翻译或以其他方式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而使用他人的作品,而是部分侵权使用他人的作品。

其他知识产权侵权

商业秘密侵权: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如非法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

人身权侵权:包括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的侵犯,如诽谤、造谣、侮辱、恶意评价等行为。

这些侵权行为都可能导致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侵权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议权利人在发现侵权行为时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