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正文:
【1】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禧《祝父母诗》
据说,这是慈禧送给母亲六十大寿写下的诗,亲手书写装裱,送为贺礼。
那时,慈禧已垂帘听政、大权在握,什么名贵礼物拿不出来?但恐怕世间最名贵的礼物,也比不过这首诗的心意了。
我在想,慈禧写这首诗时,在想什么呢?
或许,想到了当年承欢膝下的温情和爱意,想到了母亲无时无刻的挂欠和担忧,想到了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想到了宫廷深深无法与咫尺之遥的母亲常相聚的万般无奈,想到了《诗经》上的那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那一刻,她不再是权倾天下高高在上的太后,不再是杀伐果断、手段通天的上位者。
她,只是一位女儿,在感念着母恩,慨叹一声:
可怜天下父母心!
【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母爱,就像春日的暖阳,可融化整个大地。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母爱,是最暖的阳光。
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心中万千难舍,正低着头,为儿子赶制着行旅中的衣衫。
儿行千里母担忧,一针一线总关情。
那一针一线、一针一线,缝得密密实实,生怕儿子在外面挨饿受冻,生怕儿子迟迟不得归来。
孟郊一生潦倒落魄、漂泊无依。
但母亲知道儿子有梦想,并不阻拦他的远行。她默默将牵挂藏在心底,儿子一定要平安,一定要顺利归来啊。
此情此景,长留心间,任谁见了都要问一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毕淑敏《孝心无价》
在城镇化浪潮中,我们远走他乡。
父母,成了故乡老家最后的守候者。他们年复一年,等待候鸟般的儿女,匆匆归来,又匆匆离去。
但因有了父母,出门闯荡的我们,内心始终安定。
漂泊在外,再苦再难,我们都还有退路,还有依靠,还有停靠的港湾。家中的父母,永远将我们等待,随时接纳我们的归来。
直到有一天,父母不在了。故乡的那个家,也就消失了。
就像一个短视频拍摄的那样,故乡的房子还在,但没有了父母的守护,荒凉破败,杂草丛生,推门进去喊一声“娘”,这一生一世,再也等不到一声回答。
只剩下,孑然一人,落寞怅然。
难怪有人说:没有了父母的老屋,我成了故乡的客人。
【4】
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电视剧《请回答1988》
很久以前看过的故事,一个小孩意外遭遇车祸,被碾压在了车底。
心急如焚心如刀割的母亲,想都没想,就奋力一扛,没想到真的将重达两吨的卡车抬了起来。
面对生命垂危的孩子,母亲激发了所有的潜能,创造了生命的神迹,这就是母爱的至伟力量!
只有母亲,愿意为了孩子,随时准备付出一切。
而在孩子心中,母亲,无疑才是真实的上帝。
席慕蓉曾说:“当我是少女时,我怕黑,怕陌生人,怕一切可怕的事物,但当我今天成为母亲时,为了我的孩子,我变成一只准备对抗一切危险的母狼。”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5】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吕得胜、吕坤《小儿语》
少不经事时,以为外面的世界最精彩。
总觉得母亲的絮叨很烦,千叮咛万嘱咐,老把自己当小孩,甚至想着要逃离,去到最远的远方。
后来离开故乡,一别多年,遍尝社会的“毒打”和人事的“磨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经历了百千万种爱恨离愁,方知道,最疼爱自己的是父母。
当你成功的时候,身边围着很多朋友;当你落魄,不离不弃的只有父母。
别人在乎你飞得高不高,唯独父母,只在乎你飞得累不累。
很喜欢的一句话,母亲节,分享给诸位朋友: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全文完。图片源自网络。